SMM 11月7日訊:進入11月份以來,碳酸鋰期貨價格一路下跌,在11月7日盤中更是一度跌至141200元/噸的低位,創期貨上市以來的新低。截止收盤,碳酸鋰主連以4.33%的跌幅報142550元/噸。其他合約方面,2402合約跌4%,2403/2404合約跌超3%,2405、2406、2407合約跌超2%,2408合約跌超1%。
據SMM調研顯示,目前國內市場中的碳酸鋰現貨依然以長單采銷為主,不過近期現貨市場的少量碳酸鋰散單成交,現貨價格呈下降趨勢。截至11月7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價已經跌至15.3~16.4萬元/噸,均價報15.85萬元/噸,創2021年9月22日以來的新低。
此外,近期SMM也了解到有個別下游正極材料企業在出售部分碳酸鋰的原材料,反映下游市場短期內仍以降低庫存以壓縮庫存周期而降本增效為主,短期市場中碳酸鋰的消費增量相對有限。
前期市場不斷傳聞澳洲某鋰礦的結算方式將逐漸由Q-1鋰鹽價格變更為M+1的方式進行,雖然此定價方式仍在談判中,尚未徹底拍案執行,但巴西某礦山此前已經確認將在到港后使用SMM電碳均價加折扣系數進行計算,市場鋰礦端的采購成本支撐有邊際轉弱的跡象。
前期廣期所碳酸鋰2401期貨合約和2407期貨合約間價差一度達到28000元/噸附近,為期貨上市以來相對高位,在短期市場價格波動邏輯變動不大,且遠期合約價格處于相對低位等因素影響下,資金進行盤面反套操作的空間亦壓縮近期、遠期合約間價差的收窄。而碳酸鋰2401合約價格一度跌超5%,價格創上市以來新低。
不過往年上游鋰鹽廠有年末季節性檢修習慣,疊加鹽湖產碳酸鋰也在春節前后存在季節性減量,或也將為后續市場價格提供部分低位支撐,后續需關注市場碳酸鋰市場排產計劃。
而正如前文所言,碳酸鋰現貨自9月份以來價格“跌跌不休”的原因,與基本面供需失衡分不開。據SMM調研顯示,自10月中旬以來,整體碳酸鋰供應端呈現陸續回暖的態勢,礦石冶煉端,前期檢修或者因為成本倒掛減產的廠家已經陸續開始復產,且從進口情況來看,海外鹽湖后續仍有一定銷售指標要求,出口量到中國的量穩中有增,對供應端形成有效補給。
但是反觀需求端,今年“金九銀十”成色不足,自9月以來,需求端便普遍呈現“旺季不旺”的局面,據SMM調研顯示,不論是電芯端還是正極材料端,均出現了排產下滑的情況,此情形的出現明顯與終端汽車銷量上行的情況相悖,反映出動儲端均有較多庫存亟待消耗的事實。SMM認為,在后續需求符合預期的情況下,產業內仍以去庫為主,反饋到對于碳酸鋰的直接下游需求,企業會按需生產,也會配合電芯端排產下滑而下調產量預期。綜合上述情況,SMM預計后續碳酸鋰市場仍將呈現供應過剩的局面。
碳酸鋰期貨方面,在10月12、13日前后,因資金大量涌入,期現價差拉大以及彼時鋰鹽價格突破多數冶煉廠商盈虧平衡點,致上游端減停產者眾多,引發上游挺價情緒等因素帶動下,碳酸鋰期貨一度漲停,連續兩日大幅上行。同時,成本問題也引發了市場的熱烈探討,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綠色金融及新能源團隊負責人邵婉嫕在接受《期貨日報》采訪時提到,當前碳酸鋰期貨整體交易邏輯是成本問題,未來碳酸鋰期貨的核心交易邏輯依然會不斷發生拐點變更。隨著礦端價格逐步松動,鋰鹽廠定價預計也會處于一個逐步下移的過程,中長期來看,鋰鹽價格依然維持偏弱勢振蕩的格局。
在SMM近期舉辦的2023歐洲鋰電池大會上,SMM研究經理馬睿也提到,成本對鋰冶煉廠而言至關重要。以2023年第三季度碳酸鋰生產成本為例,鋰鹽的總生產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材料的性質及其采購方式。從各類分析來看,鹽湖生產碳酸鋰的成本最低,自有鋰輝石和鋰云母生產成本較為合理。然而,依賴原料外采的成本卻明顯更高,且當資源短缺時,擁有一體化資源的鋰鹽生產成本與外購資源的生產成本差異將會放大。
從四季度的成本來看,SMM行業研究院新能源事業部鋰資深分析師徐穎表示,自有資源及外采云母企業均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主要還是看外采輝石的成本。“目前部分企業已經和海外礦山制定新的計價方式,會在冶煉環節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不過,還是有部分企業沒有談成或處于談判進程中,后續值得關注。”
深圳大為股份湖南郴州碳酸鋰智能制造項目負責人張天剛也提到,不同企業的成本相差很大,鋰鹽價格在150000元/噸價位附近,會給部分鋰鹽企業帶來壓力,甚至會給小部分企業帶來虧損,但對于自有優質資源的企業來說,目前的利潤依然是十分豐厚,其認為,當前碳酸鋰價格只是將當前價格只是把兩年前的暴利空間壓縮到現在的正常利潤,還不至于導致行業全面虧損。
展望長周期來看,SMM認為,2023-2024年進入鋰資源集中釋放期,資源平衡實現逆轉,資源過剩在遠期仍將延續。在資源過剩主旋律下,高位成本的資源項目將面臨出清風險。
》預計2023-2027年全球鋰鹽需求年復合增長率為20% 但遠期資源過剩是主旋律
機構觀點
國信期貨表示,我國碳酸鋰上游礦商及各頭部冶煉企業近期復產消息增加,盛新鋰能便在近日提到致遠鋰業將于11月逐步恢復生產,同時,四川、江西等地前期檢修減產的鋰鹽廠陸續傳出復產消息,加之江西地區減停產企業以代加工為主,開工率上修,周度產量有所增加……國內碳酸鋰供應端邊際修復明確。預計本周空方力量將占據主導,主力合約下跌空間仍存。重點關注大廠放貨情況和持倉情況,如有新的驅動,或將成為走出區間的契機。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綠色金融及新能源團隊負責人邵婉嫕認為,隨著礦價逐步向M+1倒推調整,目前鋰鹽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的情況將大幅好轉,進入復產階段。邵婉嫕認為,未來,碳酸鋰的邊際成本仍有往下松動的空間。短期來看,130000元/噸或是碳酸鋰較強的底部支撐價位;中長期來看,價格重心預計還會進一步下移。
一德期貨表示,供應看,澳洲礦山以及非洲礦山多有投產和爬坡,鋰輝石供應逐步增加,但價格較高,下游拿貨不積極;目前鹽湖逐漸進入淡季,江西地區因缺原料多為大廠代工,總體供應有明顯收縮。需求方面,正極材料廠排產環比下降,終端需求增速放緩,對于碳酸鋰的需求減弱。庫存方面,目前庫存還在去化,從內部結構看庫存從鹽廠向下游轉移??傮w來看,四季度碳酸鋰陷入供需兩弱緊平衡格局,外采澳礦生產企業成本動態下移。
東證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陳祎萱表示,短期基本面角度仍偏弱,周內即將公布的智利10月出口數據或是新一輪供應沖擊,短期LC2401合約或偏弱運行。但考慮到后續累庫已在市場的基準預期內,在暫無新增超預期利空的情況下,LC2401合約下方空間或較為有限。